|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 -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党风廉政建设办公室 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

【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学好党史必修课之十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

2021年06月03日 纪委办 / 监察处 / 巡察办
分类: 学习园地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所蕴含的生态自然理论,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图为风景如画的江西赣州会昌县绵江河畔。(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古为今用、与时俱进、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先进文化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深厚丰富的文化滋养。

  激发中华精神的时代活力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内核与精华,是民族生命力、修复力和创造力的根本源泉。千百年来,中华文明孕育出以爱国主义精神、自强奋斗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为代表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懈奋斗,使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以薪火相传、浴火重生、历久弥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并根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历史任务,不断激发这些民族精神的时代活力,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继承和发展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与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密不可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定不移地践行爱国主义伟大传统,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使命,高举反帝反封建旗帜,不畏强暴,不惧牺牲,前赴后继,顽强斗争,带领全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以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最为壮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伟大篇章。另一方面,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荡涤传统爱国思想中的封建性、狭隘性、局限性因素,将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相统一,将热爱祖国与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使爱国主义的阶级基础不断扩大、思想内涵不断丰富、精神境界不断升华,始终与中国革命步伐同调共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继承和发展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华先民很早就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积极进取、刚健有为、勇往直前的内在动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赋予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国内外敌人的封锁,我们党发起大生产运动,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基本实现了解放区的自给自足和经济自救;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美帝国主义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我们党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勇决定,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一穷二白、一贫如洗的经济和工业基础,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以非凡的奋斗精神初步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工业交通体系。

  继承和发展了改革创新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深沉而悠久的民族禀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实现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带动了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创新发展。在理论创新方面,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固本培元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在制度创新方面,我们党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制度建构与时代发展相统一,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从苏维埃制度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单一公有制再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我们党始终在为不断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而努力探索。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党始终铭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从“一穷二白”到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从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港珠澳跨海大桥到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云技术、“互联网+”,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实现了从追赶到反超再到引领的伟大飞跃。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奋斗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升华其思想内涵,创造了一系列新的精神品质: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这些精神融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追求和价值理想,是传统精神的时代呈现和最新发展,为我们克服千难万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无比坚韧的信念支撑和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升华中华思想的治理价值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创造和积累了大量关于治国理政、修身养德、生存发展的思想、经验和智慧,为中华民族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方法和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继承、扬弃和发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文化滋养。

  继承和发展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使命。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民本思想作出新阐释。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我们党确立起“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将“为民做主”的古代观念转化为“人民当家作主”的现代认识,将“民惟邦本”的价值理念转化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贵君轻”的政治理想转化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和制度实践。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朝着富裕文明的美好生活不断迈进。革命时期,党带领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全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改革开放以来,党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继承和发展了“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大一统思想,捍卫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继承“大一统”思想,将其所蕴含的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人民团结等思想元素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结合起来,建立起维护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维护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格局、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大统一的历史文化根基。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将捍卫和促进国家统一、维护和增强民族团结作为党的重要使命和任务目标。在捍卫国家统一方面,我们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我们党提出“一国两制”重大战略决策和科学构想,顺利实现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怀抱。与此同时,我们党与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和势力展开坚决斗争。特别是在台湾和港澳问题上,我们党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一方面领导建立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发展经济作为民族工作的立足点,大力开展援藏、援疆建设,大力改善民族地区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形成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的发展局面。另一方面,我们党不断深化民族团结的思想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些思想是对“大一统”思想和传统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当代中国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正确精神指引。

  继承和发展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存理念,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所蕴含的生态自然理论,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结合起来,用以指导建设新中国的实践活动,并根据不同的时代条件,不断予以发展、深化和完善,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党就提出“绿化祖国”“美化我国人民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七八十年代,我们党发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的号召;九十年代,我们党将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正是对“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生存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指引。

  提升中华智慧的世界意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树立起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使命,继承和发扬以和为贵、协和万邦、仁者爱人的价值理念,确立和平外交路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和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同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为解决当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继承和发展了“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价值理念,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百年来,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抗战时期,党领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改革开放以后,党积极营造和平发展环境,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的国际局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重申中国将毫不动摇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继承和发展了“仁者爱人”“立己达人”的价值理念,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自身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把扶危济困、厚往薄来的优良传统与国际主义精神结合起来,大力援助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为它们争取民族独立、发展经济民生等提供了巨大、无私的援助。改革开放以后,中华民族开启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征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不断迈进,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一带一路”倡议,这是我们党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而作出的时代抉择,是对“仁者爱人”“立己达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继承和发展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处世哲学和海纳百川、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历经5000余年绵延不绝而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海纳百川的非凡气度和求同存异的交往理念,能够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吐故纳新。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文化保守主义、文化霸权主义不断涌动。我们党从中外文明交流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提出以“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态度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促进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

  继承和发展了“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与此同时,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突出,霸权主义、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战乱恐袭、饥荒疫情此起彼伏,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全人类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这一思想是对“天下为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源自中国,泽被世界,既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又为人类文明宝库注入了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为回应当今世界的时代之问作出了中国解答。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百年来,我们党不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百年来,我们党不断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民族精神的时代活力,生发中华思想的时代价值,围绕当前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要从百年党史中认真总结经验、汲取智慧,继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的、更大的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更加磅礴的精神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 高翔 本文刊登于《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年6月3日理论周刊第8版)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1年6月3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