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题:从今年诺贝尔物理奖说开去
主讲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生所 郑志鹏
时 间:2015年11月 25日(星期三)15:00~17:00
地 点:育才校区大学生学术报告厅
内容提要:
今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几十年来中国本土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第一人。在国内一时间诺贝尔奖成了热门话题。本讲座首先介绍今年因发现中微子振荡,表明中微子有质量而获诺贝尔物理奖的研究成果,讲述中微子发现的故事,揭开因中微子5次获诺奖的原因,对目前中国几项具有诺奖竞争实力的项目进行介绍,并对诺奖话题进行讨论。
主讲人简介:
郑志鹏,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物理C(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杂志主编。高能实验物理学家,为我国高能实验物理起步发展做出贡献。
国家科技进步特别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获得者。曾任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广西大学校长,在任职期间领导广西大学全校职工迈入“211”。曾受聘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广西大学兼职教授。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被选送到德国在丁肇中指导下进行MARK-J探测器的建造,参加了著名的三喷注发现工作。
八十年代中,参加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负责北京谱仪(BES)的建造,安装,调试和运行。
1991-1992年,主持了在北京谱仪上进行τ轻子质量测量的工作, 澄清了轻子普适性是否存在的重大问题。
1994年后组织和参加强子反应截面的测量工作,给出了希格斯粒子质量的上限,受到了国际高能物理界的关注和好评。
此外还参加了BES上轻强子谱等研究工作。
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0),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5),中科院国家进步特等奖(1989),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3),全国科技信息系统成果一等奖(1996),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2003), 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5),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2011)等奖项。
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四部。培养硕士12人,博士15人。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校团委
2015年11月24日